馬連君副主任醫師
解放軍第309醫院心胸外科
馬連君,男,1970年2月出生,黑龍江省籍。 1987年入第四軍醫大學醫療系,1993年畢業獲學士學位,分配到解放軍第309醫院(解放軍總參謀部總醫院)胸外科工作至今,期間曾于1999年至2002年間在第四軍醫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2006年起任第三零九醫院胸外科副主任。2008年獲副主任醫師資格。2010年起任中華醫學會北京胸外科分會肺癌學組委員。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普胸外科工作,在以手術為主肺癌、食管癌綜合治療以及胸部結核外科治療方面,特別是對圍手術期危重患者的救治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他在用愛串起醫學海洋里的珍珠 馬連君,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胸外科副主任。除熟悉胸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外,對疑難雜癥和危重急癥的診斷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老崔”可能是馬連君記憶中永遠抹不掉的人。前兩天,老崔騎著自行車到醫院來專門看望馬連君,蒼老而有力的手緊握著馬連君直喊“救命恩人”。說起老崔可謂傳奇人物,73歲時在“鬼門關”繞了好幾遭,硬是重返人間,享受陽光雨露,而創造這個奇跡的就是胸外科副主任馬連君和胸外科的全體同事們。 馬連君向我平靜地敘述患者老崔的故事。老崔于2008年9月23日因食管癌在我院胸外科進行手術,9月29日因吻合口瘺引發感染,病情急劇惡化,導致多臟器功能不全。12月16日零時,老崔呼吸心跳驟停,馬連君5分鐘內完成氣管插管并行心肺復蘇,3分鐘后老崔恢復呼吸心跳,2小時后老崔意識恢復。整個治療期間,類似這樣的危急情況曾數次發生,每次均是險象還生。因勞累過度,11月8日馬連君患肺炎高燒39°,周乃康主任勸其住院治療,可是病人家屬緊緊抓住他的手不放“你最好別住院。你住院了,誰管我爸。”老崔的眼睛里也流露出強烈的求生欲望說:“馬醫生,你一定要救我。”就這樣,馬連君在自己輸液治療后,又回到老崔的床旁。事后,同事們說:“你真能熬!”老崔的病歷長達200多頁,馬連君一絲不茍記錄著,病歷完整、規范。 馬連君能把2年前老崔163多天的病情變化記憶到分分秒秒,足以見得這件事在他的心里刻骨銘心,驚心動魄。他回憶說:“在那100多天的日日夜夜,我腦子里的弦一直緊繃著,心力疲憊幾近崩潰。但在治療技術上我收獲很大,特別是呼吸機、氣管鏡的熟練使用、對感染的掌握和控制、抗生素、免疫調理及營養代謝支持的合理應用和精細調整等。”不言而喻,老崔的重生還取決于馬連君的愛心、信心、恒心、熱心。如果沒有他的愛心和信心,老崔很難闖過來;如果沒有他的恒心和熱心,老崔也很難恢復的如此之好。 馬連君在第四軍醫大學就讀碩士期間,導師程慶書教授曾對他說:“在學校學習好比是老師給予你一串珍珠項鏈,出了校門,就要靠你們自己去采擷每一粒珍珠,穿起一串璀璨的項鏈”。馬連君將老師的話時刻銘記在心,以堅忍不拔的精神在醫學浩瀚的海洋里,辛勤耕耘著,收獲著一顆又一顆珍珠,相信他一定會穿起一串熠熠生輝的項鏈獻給他熱愛的人們!
胸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外,對疑難雜癥和危重急癥的診斷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