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樞椎齒狀突與寰椎左右側間距為6.7mm和
2020-06-11 2157次
病情描述:
樞椎齒狀突與寰椎左右側間距為6.7mm和3.8mm
提示:線上咨詢不能代替面診,醫生建議僅供參考!
答咨詢實錄
為你推薦
-
寰樞關節脫位怎么辦兒童感冒或咽喉炎期間,出現頸部疼痛,活動受限,行頸椎CT或張口位X片,顯示齒狀突不居中,左右不對稱,寰樞關節半脫位。可以采取皮牽引或骨牽引緩慢復位治療,定期復查。各種原因導致的頸部外傷,也可出現寰樞關節脫位。寰樞關節脫位較輕者,如半脫位,沒有神經癥狀,一般采取牽引保守治療;牽引3周,佩戴頸部的支具或者頸托,再下地活動,3個月去掉。寰樞關節脫位嚴重者,有些病人已現場死亡,經過檢查如伴有脊髓壓迫,常需盡快頸后路手術復位固定治療。重癥者,預后差。01:16
-
椎體血管瘤如何治療椎體血管瘤是指長在椎體里邊的血管瘤,一般可以在X線的引導下用骨針穿刺到椎體里面去,然后進行造影,來確定椎體血管瘤的位置和范圍,同時注射硬化劑或者進行彈簧圈的栓塞,以上就是椎體血管瘤的治療方法。椎體血管瘤其實是很難發現的一類疾病,因為長在,比如頸椎、胸椎和腰椎的椎體里邊,是長在骨頭里邊的血管瘤,如果不做CT很難能發現血管瘤。椎體血管瘤最大的問題是如果侵蝕到骨頭以后,骨質被破壞,很有可能出現大出血的情況,如果一旦出現大出血會壓迫周圍的組織。因為椎體的前方其實就是脊髓,如果大出血可能血腫會壓迫脊髓,導致一些神經系統的癥狀,所以椎體血管瘤一旦發現以后,一定要積極的干預和治療。01:23
-
樞椎齒狀突骨折分型針對樞椎齒狀突這個部位的骨折在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分型是Anderson分型,該類分型主要是根據齒狀突骨折在x線平片上的表現來進行區分:第一型,屬于齒狀突肩部的斜形骨折,其發病機制是由于異狀韌帶的牽拉,所造成的撕脫骨折。第二型,是齒狀突基底部位的骨折。第三型,是累積到椎體的骨折。除此以外,在臨床上還可以把齒狀突的骨折簡單的區分為穩定性骨折和不穩定性骨折。在上述三型骨折當中,第二型也就說齒狀突基底部位的骨折屬于不穩定的骨折。在臨床上絕大多數的齒狀突骨折都可以通過保守治療來達到骨性愈合,也就是說在早期保守治療是該類骨折的首選治療方式。不過針對一些不穩定的骨折,像基底部的骨折則可以擇其采取手術治療方式。除此以外,如果是椎管內形成壓迫,還要做相關的固定和開創減壓。語音時長 1:49”
-
伴齒狀突骨折的寰樞椎前脫位怎么辦伴齒狀突骨折的寰樞椎前脫位是非常危險的,發現之后要行顱骨牽引以維持頸椎的穩定,防止脊髓的進一步受壓,這種情況骨折脫位時,也會導致脊髓的損傷,特別是這個部位的脊髓靠近生命中樞,所以這種情況必須手術治療,以維持寰樞結構的穩定以及復位椎體,以避免脊髓的長時間受壓,以免影響生命中樞,引起病人呼吸、心跳的驟停導致患者的死亡。語音時長 1:09”
-
樞椎齒狀突骨折分型針對樞椎齒狀突這個部位的骨折在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分型是Anderson分型,該類分型主要是根據齒狀突骨折在x線平片上的表現來進行區分:第一型,屬于齒狀突肩部的斜形骨折,其發病機制是由于異狀韌帶的牽拉,所造成的撕脫骨折。第二型,是齒狀突基底部位的骨折。第三型,是累積到椎體的骨折。除此以外,在臨床上還可
-
寰樞椎脫位診斷標準寰樞椎脫位的診斷標準是有病史、枕部疼痛、過伸過屈位X線、CT和MRI檢查都能夠發現病理改變。寰樞椎脫位就是指寰椎與屈椎骨關節面失去了正常的特殊關系以及穩定性,并且局部還發生了關節功能障礙以及神經壓迫。有可能是因為外傷、退行性變、先天畸形等因素造成的,患者會出現局部疼痛、視物模糊的現象,甚至還有可能會
-
樞椎齒狀突距寰樞兩側塊距離欠對稱,樞椎齒請上傳具體的檢查結果。
-
兒童寰樞椎半脫位你好,寶寶這個現象需要手法復位,或者是用定型枕頭固定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