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喘嗽,作為小兒時期常見的肺系疾病,中醫對其有著深入的認識和豐富的治療手段。其治療原則主要圍繞宣肺平喘、清熱化痰展開,同時根據患兒具體癥狀進行細致辨證。
首先,針對風寒閉肺型,患兒常表現為惡寒發熱、無汗、咳嗽氣急等癥狀。中醫治療時,會選用如麻黃、杏仁等藥物組成的方劑,以辛溫開肺、化痰止咳。
其次,對于風熱閉肺型,患兒則可能出現發熱惡風、微有汗出、咳嗽痰多且黏稠等癥狀。此時,中醫會采用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物,配合其他中藥,旨在辛涼宣肺、清熱化痰。
再者,痰熱閉肺型的患兒,會有發熱、煩躁、咳嗽喘促等表現。中醫在治療時會注重清熱宣肺、滌痰定喘,常用藥物包括麻黃、石膏等。
此外,還有陰虛肺熱型,表現為干咳少痰、低熱盜汗等癥狀,中醫會采用養陰清肺、潤肺止咳的治療方法,如使用沙參、麥冬等藥物。
需要注意的是,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因此具體藥物需根據患兒體質和病情由專業醫生開具。同時,家長在給孩子用藥時應嚴格遵醫囑,不可隨意增減劑量或更改藥物。若孩子病情持續不減或加重,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